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6节 (第2/3页)
但话茬子已经往卫敬头上抛了过去,他得稳住这帮人。 “义父没跟我说过,我也不甚清楚是哪家书肆……” 几人失望的哦了一声:“我家中有作画的蓝墨,可颜色远不及盛小弟这块,字迹容易糊纸不说,还褪色。” “朱墨唯有官吏才可使用,像我等在书中做小记只能用黑墨,不显眼便也罢了,还容易和书中的字混为一谈。” 盛言楚干笑两声,说这话的人是有多大的脸呐,县学书院分发下来的书都由官家印刷,这人的字能端正得了印刷体? “盛小弟,你再好好想想这蓝墨是从哪家书肆买的?”一秀才拽着盛言楚的袖子一个劲的哀求,“我若用这蓝墨写字,我定会用心的记下夫子们在课上所说的每一句话……” “我也是!” “每回用黑墨写了后我总是忘记返回去再看,若用了蓝色,看起来醒目,翻书时也容易找着。” “何止醒目!”赵蜀也加入想要购买蓝墨的队伍中,眨着亮晶晶的眼睛望着盛言楚:“盛小弟,要不你问问卫大人?” 盛言楚嘴角一抽,果然遇见新奇的东西,不论年纪大小都会心动。 上辈子小学僧初次看到同学使用上了七彩蜡笔,而自己只有灰溜溜的铅笔,心里腾升的羡慕嫉妒和眼前这帮秀才不是一样吗? 反正他小的时候看到同桌有七彩蜡笔,他为此偷偷羡慕了好长时间…… 如今羡慕的人换成其他人,作为一个过来者,盛言楚当然要替这些大概一辈子都不可能拥有中性蓝笔的秀才们考虑一二。 直接拿小公寓里的蓝笔给他们用当然不现实,他记着梅自珍给他的书单中就有相关制墨的文章,但上面介绍的传统制墨手法相当的粗糙。 要么提纯碳灰,要么精致些就烧松烟,用竹篾做成小小的雨篷撑住,再用桐油熏考黄土陶碗,不多时会在碗中形成一层薄薄的炭黑色的灰,然后再经过洗烟、蒸胶、竹板定型等环节,便可得到一块块墨石。 制墨石废牛骨胶和鱼胶以及金箔还有冰片这些稀罕物,故而好多人都知道制墨的手法却没勇气和金钱在上面研究,毕竟制一批墨石出来要耗时近一年。 不过盛言楚倒觉得他可以试试,他已经习惯了用蓝笔在书上做记号,日后用蓝笔的时间会越来越多,总不能回回都躲在小公寓里用吧? 如果蓝墨石不再是世间少有的东西,届时他就可以大大方方的拿出蓝笔出来书写。 思及此,盛言楚不再迟疑,道:“义父那里我会提一提,但一时肯定不会来消息,毕竟开春忙得很。” 主要是他研制蓝墨要很久。 秀才们闻言面露喜色,纷纷作揖感谢盛言楚:“盛小弟无须太过费心,以免扰了大人。” “是啊,盛小弟有这份心就够了,至于蓝墨…有则更好,无也算不得什么。” 都是成年人,不可能为了区区一块蓝墨和盛言楚闹翻,不过盛言楚为了他们不辞辛苦的跟卫敬询问蓝墨的事,便是寻不到蓝墨,秀才们也对盛言楚心存感激。 撇开蓝墨,秀才们开始拿盛言楚手中的乡试题议论纷纷,一时间,秀才坊好不热闹。 乡试要考九天,九天的考卷一天当然论不完,论不完就日复一日的论,因而开年复课的头几天,每当教谕们不再,秀才们就会自发的拿着乡试题去台上和众人辩驳。 一堆人一起解一道题,各说纷纭,有人巧解有人硬说,辩驳中有人为了破题和入题吵得面红耳赤,却又会因为下一道乡试题的一反一正、一深一浅的相通立意喜得抱在一块大喊知己难逢。 秀才坊的热闹不由吸引童生居的童生们躲在角落偷听,这天赵教谕抱着厚厚的书进到童生居,一进去却发现里边竟一个人的没有,就在赵教谕准备发火时,隔壁秀才坊传来抑扬顿挫的说笑声。 “盛小弟此番话于我而言宛若醍醐灌顶——” 赵蜀的话还没说完,就见赵教谕猛地掀开竹帘满腔怨气的站在门口。 “这里不是卖唱的戏台子,由着你们在这嬉笑打闹?” 赵教谕瞥了眼坐在正中的盛言楚,尖酸道:“若你们当中有谁觉得盛言楚能胜任人师,你们往后也不用再来听老夫的课,只管收拾了包袱回家!” 盛言楚摸着汤婆子面不改色,旁边几个秀才小小声的将躲在一侧的童生往外赶,程以贵想替盛言楚说几句话却被梁杭云制止:“赵教谕因为卖对联的事记恨上了楚哥儿,你这会子怼赵教谕,会让赵教谕下不来台,到时候赵教谕只会将气撒在楚哥儿身上。” 程以贵没辙,只能由着梁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