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1节 (第3/3页)
轿夫也是好脾气的人, 耐着性子解释:“夫人,不是小人不想快些走,实在是公子坐的是大人特意吩咐改造的轿撵,咱们这顶轿子不能越过他…” 自古官轿出街,民间的百姓都会自然而然的停下手中的活跪拜, 与其一道从巷口出来的轿子或者马车会下意识的慢几步在后边跟着, 以示敬重。 盛言楚平时觉得这种规定无可厚非,但今天后边坐的是他娘, 他娘胆子小从来没出过远门, 本来就胆怯惊心,如今窝在小轿子里看不到他,这会子指不定心里慌成了什么样。 “停轿、停轿!”盛言楚侧眼瞥了瞥两个不知变通的轿夫, 低声交代, “我要下来走走。” 轿夫傻了眼,迟疑道:“公子, 您不坐了?” 又一轿夫急声:“公子,这还没到城门口呢,离郡守府远得很,下来走会累坏您的脚,到时候我们没法跟郡守大人交代啊, 您千万别为难我们,还是坐回去吧。” “没事,你们听我的话就是了,义父那里我自会说明白。” 说完 ,他跳下轿子步态从容的往后边轿子奔去。 两个轿夫没辙,只能叹着气抬着空轿子往郡守府方向跑。 “楚儿你咋下来了?” 程春娘满心慌乱的坐在轿子里,见儿子亦步亦趋的跟在一侧,心终于定了一些,嗫嚅道:“娘给你丢脸了…” 盛言楚龇牙笑着逗程春娘:“那轿子逼仄难受,我腿都抻不开,浑身不舒服。” 边说边缩着背躬着身子攥成虾子,“娘,你看,就像现在这样——” 程春娘捏着帕子捂嘴笑,低头看看自己的脚刚好抵在轿门边上,她坐在里边刚刚好,倒难为了正在长身子的儿子。 为了缓和程春娘待会见卫敬和杜氏的紧张心情,盛言楚一路走一路说,程春娘是个明白人,见儿子不竭余力的开导她,便暗暗下定决心进了郡守府后决不能像刚才那样给儿子惹麻烦。 卫敬的官轿先一步到达郡守府,一看轿子里没人,卫敬忙问盛言楚去哪了。 轿夫战战兢兢地答:“公子说他个子长高了些,坐在里边弯着腰难受,所以…所以就步行跟着程娘子的轿子走了过来。” 卫敬派过去的轿子当然不是卫敬平日做的官轿,而是根据盛言楚的个头特意改造过的,上面挂了郡守府的牌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卫敬府上的轿子。 轿夫虽说的简单,但杜氏已经明了,微笑道:“楚哥儿是为了照顾他娘。” 杜氏这些年见了不少农家妇人,那些胆量大的人走到她面前腿都打鼓,何况是程春娘这样的柔弱女子。 “夫君,依我看咱们还是别站在府门口等着了,这样的大阵势会吓着楚哥儿他娘。” 卫敬赞同的点头,只留了几个机灵的小厮和丫鬟候在门口,他则跟杜氏进了府在前院等着。 一刻钟后,程春娘坐的轿子终于停在了郡守府门口。 轿子一落地,大街上百姓的眼睛就跟深林的饿狼一样死死的钉在程春娘身上。 “这人谁啊,好面生。” “大人家的亲戚?看着不太像。” “连根金簪子银手镯都没戴,怎么可能是大人家的亲戚。 ” “这话不好说,京城的皇上还有三门穷亲戚呢!” “你的意思是说她是上门打秋风的?” 这话一出,人群中顿时骚动起来。 “打秋风的能有做轿子的阵势?”立马有人嗤笑,“你们光顾着看轿子里的人,咋不看看她身边站着谁?” 盛言楚扶着程春娘从轿子里走出来,听到身后传来议论声,微笑大方的看向众人。 街上的百姓一惊:“这、这不是盛家小秀才吗?” 盛言楚几个月跟着府学的书生在城中逛了一圈,又是起诗社又是游山玩水,加上兔绒毛衣和鸭绒夹袄的缘故,所到之处都有人争着抢着看他长什么样子,可以说,盛言楚在临朔郡感受了一把现代爱豆的风光。 “真的是盛秀才!” 人群中一片哗然。 “那他扶着的那人是——”